無需登記參與
座談以英文進行
是次放映活動引申自Pratchaya Phinthong個展「空徑」,透過流動影像探討資本主義晚期、受殖民主義持續塑造的氣候危機。「我們何以至此,又將去向何方?」王裕言、Derek Tumala、Isadora Neves Marques與Riar Rizaldi四位當代藝術家以各自作品直面氣候變遷與過度累積對全球,尤其是全球南方地區的影響。
作品透過反覆呈現支撐全球能源與製造業體系的自然資源的開採過程,藉此挑釁科技資本主義對豐饒和無限創新的承諾。藝術家挖掘出帶有批判性卻遭抹殺或邊緣化的氣候變遷史與現代性譜系,誘導觀眾思索多元世界觀、物質嬗變與混合型未來。放映作品以有機與合成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開拓出展望集體未來的另類視野,拒絕對科技融入生活的悲觀態度。
在新自由主義的可持續發展論述中,嬗變指系統與元素本質的轉型,以實現「氣候韌性未來」與潔淨能源——這種變革象徵從過往與當下的殘渣中淬煉出新生。透過審視這些邏輯,作品呈現物質與概念的另類蛻變與轉化:從塑料、穢物到洩漏物滲入土壤,再從種子到仿生人,經由神諭與人工智能的循環,最終回歸人類自身的存在。
是次放映由Priyanka Sen策劃。
歡迎參與藝術家Derek Tumala和Isadora Neves Marques的映後對談,他們將分享如何透過臆想敘事與影像媒介表達非主流視角。座談由Priyanka Sen主持。
放映作品
王裕言,《Green Grey Black Brown》(2024年),11分59秒
Derek Tumala,《Paglilikom(Accumulating)》,4分28秒、《Paghuhukay(Excavating)》,4分09秒與 《Halo-Halo(Blending)》, 3分44秒,來自項目「Tropical Climate Forensics」(2021年至今)
Isadora Neves Marques,《Semente Exterminadora(Exterminator Seed)》(2017年),28分26秒
Riar Rizaldi,《Kasiterit》(2019年),18分22秒
簡介
Isadora Neves Marques
Isadora Neves Marques(葡萄牙里斯本)是一位穿梭於詩歌與非虛構領域的導演、視覺藝術家和作家。親密性是其電影與藝術作品的標誌性元素,常融合推想小說與傳記手法,打破人們對科技、生態、性別與性議題的既定認知,並構思其他可能的未來。她曾於2022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葡萄牙官方代表——葡萄牙國家館參展藝術家,並先後榮獲2022年平丘克未來世代藝術特別獎及2018年當下未來藝術獎。其作品曾在眾多藝術機構展映,包括紐約高線公園、e-flux、芝加哥文藝復興協會、邁阿密佩雷斯藝術博物館(美國);都靈里沃利城堡、那不勒斯馬德雷博物館(意大利);馬德里CA2M中心、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桑坦德波坦基金會、巴塞羅那凱克薩論壇(西班牙);泰特現代美術館、蛇形畫廊、Gasworks藝術空間、曼徹斯特HOME藝術中心(英國);東京宮、巴黎大區當代藝術基金會(法國);廣東時代美術館、北京裏山美術館(中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畫廊(日本);貝拉多收藏博物館、里斯本市政畫廊(葡萄牙)等;亦參與利物浦雙年展、光州雙年展、廣州影像三年展等國際展覽。作品被倫敦Wellcome Collection、巴黎Kadist基金會、意大利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葡萄牙國家藝術收藏等機構納入館藏。其電影曾於康城影展影評人週、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並屢獲殊榮,包括2022年鹿特丹電影節阿莫多虎短片獎。其關於藝術與電影的論述定期發表於《e-flux期刊》等刊物,同時編纂多部相關主題文集。詩集著作包括《Biography of a Fiction》(After8出版社,2025)、《A Campa de Marx》(Não出版社,2025)及《Sex as Care and Other Viral Poems》(Pântano出版社,2020)。此外,她共同創立了電影製片公司「Foi Bonita a Festa」與詩歌出版社「Pântano Books」。
Riar Rizaldi
Riar Rizaldi是一位藝術家與電影製片人。他的創作實踐探索科學、科技、勞動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同時涉及相互競爭的世界觀、類型電影,以及理論虛構的潛在可能。其作品曾在眾多國際影展展出(包括柏林電影節、洛迦諾電影節、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維也納國際電影節、倫敦BFI電影節、真實電影節、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等),並亮相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24)、惠特尼雙年展(2024)、台北雙年展(2023)、伊斯坦堡雙年展(2022 &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21)、日惹雙年展(2021)、巴黎龐畢度中心(2021)、印尼國家美術館(2019)等藝術機構。近年個展與專題項目曾於倫敦Gasworks藝術空間(2024)、倫敦當代藝術學院(2024)、哈瑟爾特Z33當代藝術中心(2024)、日內瓦攝影中心(2023)、波爾圖巴塔利亞電影中心(2023)等場館呈現。
Priyanka Sen
Priyanka Sen(1996年生於加爾各答)是一位現居香港的孟加拉裔作家、編輯與電影策展人。她於2019年畢業於歐柏林學院,專攻南亞後殖民電影與文學,以及國際關係中的馬克思女性主義理論。目前擔任文化藝術流動影像平台NOWNESS ASIA的線上編輯。
Derek Tumala
Derek Tumala(生活並工作於菲律賓馬尼拉)是一位運用新興技術、動態影像與多元媒介進行生態世界建構的藝術家。其藝術實踐聚焦於科學在藝術中的轉譯,探索萬物互聯與共生共榮的理念。他於2006年畢業於馬尼拉聖托馬斯大學,獲廣告藝術專業美術學士學位。他的藝術項目入選2025年第36屆盧布爾雅那圖形藝術雙年展,並曾展出於第十七屆日惹雙年展、世界天氣網絡、巴塞爾藝術設計學院、諾里奇賽恩斯伯里中心、馬尼拉當代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等國際平台。他曾參與倫敦德爾菲娜基金會駐留、馬尼拉天文台藝術家駐留計劃、紐約apexart基金會獎助項目及10×10韓國研究學者計劃。他為菲律賓文化中心2025年度「十三位藝術家獎」得主,並被《ArtReview》雜誌評為2024年度「未來之星」。
王裕言
王裕言1989年出生於⻘島。她的作品以影像和裝置的形式,從無盡增殖圖像工業生產鏈中獲得靈感,嘗試捕捉現代生產主義中異化的工業勞動,以及人在機械性複調勞動關係下的恍惚狀態。影像作品曾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鹿特丹電影節、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歐洲媒體藝術節等國際影展並多次獲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