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Site 隆重呈獻2014年國際研討會「Is the Living Body the Last Thing Left Alive? The new performance turn, its histories and its institutions」(歷劫餘生唯人體?行為藝術的新轉化、歷史及相關機構)。是次研討會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論壇,討論過去十年間藝術界其中一個最顯著的發展:舞蹈、行為藝術和全球當代藝術機構的再度相遇。
過去二十年,當代舞蹈明顯成為一個新興的討論話題和思考領域。儘管相關發展的論著仍然處於萌芽階段,這個現象已孕育出好些當代最有力量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力地反映著數十年來知識產權的主要方向以及世上種種變遷。近年,舞蹈和行為藝術已經進入當代藝術的體制領域,更多藝術家以此為創作媒介,也有更多博物館、藝術中心和雙年展正思考如何更重視行為藝術。以上種種都是全球現象,而推動這些進程所需的資源(以及不少舞蹈演出的經費預算)就意味著它們在全球文化權力中心引人注目。可是,長久以來,行為藝術的歷史一直被人以「勉強稱為視覺藝術」的分類來紀錄,史料由無數分散各地的零碎故事組成,不少故事均在其地理背境裡標誌著一些較舊的轉捩點,例如五十年代的日本、六十至七十年來的拉丁美洲和東歐,八十年代的中國,或九十年來的東南亞和東歐的某些地方等。是次研討會嘗試探索這些相互關聯的故事,指出並延伸今天藝術和行為藝術展演形式的規限和可能性。
是次研討會為期三天,每天均有一個主題。第一天(4月3日)是研討會的焦點所在,集中討論行為藝術的新方向,形式的轉移正把舞蹈逐漸帶進博物館,衍生出新的舞蹈方式。研討會並探索這種轉變背後的經濟和政治因素。研討會確定「行為藝術」(performance)有兩重含義:在藝術而言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元素,在經濟生產而言則是一個參考。研討會亦會點明,這些新發展不約而同地陷入一個左右為難的局面:現時商業化正席捲以實體作品為主的藝術世界,而非物質體驗經濟(immaterial experience economy)則以記憶為首要商品。一方面,這些藝術新發展正明顯抵制藝術世界的商業化,另一方面它們卻成為非物質體驗經濟的完美產品。本節研討會的嘉賓包括:
(紐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系副教授)、Boris Buden(作家及文化評論人,德國柏林)、Xavier Le Roy(舞蹈家及編舞家,德國柏林)、Bojana Cvejić(行為藝術理論學者及戲劇編劇,比利時布魯塞爾)、Tang Fu Kuen(策展人及當代行為藝術製作人,泰國曼谷)、 (編舞家及舞蹈理論學者,瑞典)、Cosmin Costinas(Para Site執行總監及策展人,香港)及黃大徽(舞蹈家及編舞家,香港)。研討會的第二部份(4月4日)會探索以下兩個趨勢,包括近年展覽空間裡人體(living bodies)作品的日益增加,以及舞蹈在博物館節目裡的頻密出現。研討會嘗試理解這些現象背後博物館的現實情況,以及博物館因應這種變化所作出的整體轉型。它亦會把行為藝術看作策展和節目安排的新工具,並會提出質疑,當策展所用的元素和詞匯被表演的能量輕易抵消,會否出現危機?就博物館的角度而言,研討會納罕這樣的發展能否造益下一代,以及行為藝術的展示方式。第二天的參與者包括 Emily Roysdon(藝術家、作家,紐約/斯德哥爾摩)、Pierre Bal-Blanc(法國布雷蒂尼當代藝術中心總監及策展人)、Gabi Ngcobo(策展人、藝術家,南非約翰內斯堡)、劉祺豐(總監、策展人,香港)、Stuart Comer(紐約現代藝術館媒體及行為藝術首席策展人)、Catherine Wood(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當代藝術及行為藝術館長)、榮念曾(藝術家、總監、製作人,進念二十面體創辦人,香港)、Ana Janevski(紐約現代藝術館媒體及行為藝術部副策展人)、鄭道煉(香港M+首席策展人)及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舞蹈家、編舞家)。研討會第三部份(4月5日)由二十世紀行為藝術史個案研究組成,包括視覺藝術範疇、不同地域等不同方面。研討會就這些個案,探討這些歷史怎樣被調理、詮譯、結集,或反過來說,被當代藝術新體制所排斥,以及當中的原因。哪些歷史被重視,又有哪些被刪去?行為藝術的新形式是否需要這些歷史?它們又會否適合成為新形式的歷史先例?還是說,新的行為藝術已轉變過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產品,以致它植根於後期前衛行為藝術的根已變得相當模糊?這個部份的參與者包括:黑田雷児(歷史學家,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總館長)、
(編輯、作家、策展人,雜誌《springerin》主編,奧地利維也納)、Lee Weng Choy(藝評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副總監及高級館長)、Fernanda Nogueira(巴西研究員、策展人及文學批評家)、Adrienne Edwards(學者、行為藝術作家、年度項目「Performa Institute」副策展人,美國紐約)、Inti Guerrero(策展人,現於香港工作,哥斯達黎加聖何塞市TEOR/éTica藝術總監及副館長)、翁子健(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高級研究員,廣州獨立當代藝術空間「觀察社」創辦人之一)、 (導演、編導、戲劇編劇,克羅地亞薩格勒布戲劇藝術學院戲劇系助理教授)、Moe Satt(視覺藝術家、行為藝術家,泰國仰光)及 Claire Tancons(策展人、作家、研究員,美國新奧爾良)。研討會免費入場,並備即時網上直播。
本研討會由
共同構思。國際研討會2014是 Para Site 項目之一,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辦。
本研討會由 Orientations Magazine 慷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