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掌權者便擁有主宰生死之絕對特權。現代性繼承了這一管制特權, 進一步使生命及身體臣服於高度世俗化且不穩定的市場條件之下,形成一種新的「生命政治」。 情感正義需要所謂道德引導,亦需考慮選擇怎樣的道德範例。
1960年代環境污染肆虐日本,令
及 等疾病傳播於鄉村弱勢群體間。漫長的科學調查尋找着病因,而工廠污染則繼續隨意排放,當地政客、公務員以及企業主亦不惜犧牲大眾健康,蓋掩事實真相以追逐最大商業利潤。正當受害者苦不堪言、無處申冤之時,一個佛教僧團及追隨者們組成了一支示威隊伍,踏遍全日本備受爭議之工廠地盤,遊行、敲鑼打鼓、朗誦箴言、舉行 儀式——為求將企業主詛咒致死。(活躍於1970年至未知年份)結合藝術、政治及宗教,並以佛教「密宗」儀式作為其前衛行動主義的基礎,為亡者的靈魂及肉體傷害申冤,並揭露當時社會道德及精神的不公。「僧團」以「反謀殺」罪名向企業主發出挑釁,因為這些罪行在司法系統下被視為「不可能之罪案」。9世紀以來,佛教密宗一直被日本政府用以「鎮護國家」,而「僧團」正正是以批判的視角將宗教之力量歸還予有需要者。
收集來自「僧團」成員罕有之文獻資料,將其與攝影記者 之作品一併展出。 (1933-1999)為「僧團」追隨者,隨後亦自己出家為僧侶。伴隨展品還有兩篇論文,「詛咒真言簡史」及「作為鬧劇的民主(勾勒中情局)」。藉此,展覽回溯反政府、反企業運動的兩個早期案例,並對現代進步主義政治思想表達質疑與不信任。
是次展覽由
國際駐留項目駐留策展人 及東京 畫廊聯合策劃,並獲 慷慨支持。特別鳴謝 ,以及 全體工作人員。
(生於日本,1933-1999)是一位攝影記者,他的工作涉及藝術、政治及社會,並關注60至80年的前衛藝術及學生運動。他的攝影作品廣泛發表於 (1970)及 (1964)等雜誌。作為對展覽及藝術史的重要文獻,他的攝影作品在近年重新引起關注,並展出於巴黎龐畢度中心(1983),光州亞洲文化中心(2015)、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2015)、東京國立現代美術館(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