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然呈獻駐留研究者 的新書 。
提倡從去殖民化角度重新解讀以古巴比倫及納瓦創世神話為例的遠古文獻,從而發現全新型態的酷兒理論。於本書內,向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究並揭示學術界如何於解讀古巴比倫及納瓦神話的過程中,常常背離文獻本義將神話角色定義為女性。於去殖民、非西方及非現代主義的框架下,向氏於書內重新發掘早已遭現代思想埋沒的一種「非順性別/非異性戀」想像力,同時亦揭露了自十六世紀歐洲殖民美洲時便開始成形的「現代/殖民主義」框架如何扼殺了社會對於「性別/性向」的認知及想像。
向氏的核心觀點為,在一系列遠古神話角色被無根據定義為女性的過程中,這些角色亦被「怪物化」。在「女性化」及「怪物化」的共謀下,現當代讀者不但無更好地理解這些神話故事,更加被「現代/殖民主義」框架下對於「性別/性向」的二元對立理解所侷限。
透過將古代諸神及衍生祂們的神話、語言及文化環境重新關聯於一體,以及透過起用包括英文、西班牙文、法文、中文及納瓦特文在內的多語言分析策略,向氏的論述與往往過分依賴歐洲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眾多當代酷兒理論背道而馳。因此,
一書於追溯非西方、非現代歷史上「非順性別/非異性戀」想像力的同時,更多的是為有意解讀遠古宇宙觀的讀者提供一種跨學界及去殖民化策略。
關於作者:
博士是波茨坦大學德意志科學研究基金DFG的研究計劃「小世界主義」研究員。他是柏林世界文化宮HKW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小世界主義週末」(minor cosmopolitan weekend)的主策展人。向氏於2013年在歐盟伊拉斯謨世界計劃Cultural Studies in Literary Interzones聯合博士項目框架下獲得德國圖賓根大學及法國佩比利昂大學雙學位比較文學博士。2014至2016年為柏林文化研究所 ICI Berlin 研究員。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去殖民框架下西班牙語、英語、法語、納瓦特爾語及中文世界的女性主義及酷兒理論、文學及視覺藝術、哲學及宗教研究,並在以上學科及跨界出版過多篇學術論文及評論文章。近期,他共同編輯了特刊(2018年第32卷),以及特刊(2019年總第25卷第二期)。目前向氏正圍繞兩個概念進行兩個研究項目,一為「跨二元論」(transdualism),另一個則探討「山寨/仿造」。兩個項目將會以展覽與專著的方式呈現。向氏亦常於各類藝術及學術場合出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