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外學園/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 2024

小步.新流

界外學園:小步(9月7日至10月6日)
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新流(9月23至30日)
公眾分享會(9月29日)

 

藝術如何能夠參與可持續性全球化的實踐與文化發展?全球生態危機正持續強化物種之間的聯繫,與此同時,地球的生態系統在歷史性資本主義與地緣政治的威脅下岌岌可危。然而,當管治者與企業似乎將盈利置於可持續發展及日常挑戰之上,應對當前多重危機的跨地域、跨學科討論與介入彷彿遙不可及。「小步.新流」從以上命題出發,思考微小的行動如何實現「前進是唯一出路」這格言。

小步.新流」將以流動、互聯的學習方式,在三個相關連的章節中展開:為期約一個月的「界外學園」將透過一系列由藝術家及團體帶領的工作坊,聚焦研習生態議題;為期八日的「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將在連串閉門交流中,深入探討機構勞工的政治與道德,以及藝術生態的可持續性;以上兩個項目的參加者將於計劃尾聲舉辦一場公眾分享會

界外學園:小步」(9月7日至10月6日)關注透過藝術與城市規劃探討生態議題的社群——他們致力透過公眾參與活動,推動涉獵多重感官的知識傳遞。計劃中的工作坊、導賞團及田野考察將圍繞「從根本學習」、「跨物種共存」、「植根於日常」三個主題展開。參與藝術家、藝文工作者及團體包括透明未來香港土磚」、城市日記、Chris Michael Owen陳浩倫香港觀鳥會梁瑋庭黃碧琪Catherine Clover葉啟俊Wayla Amatathammachad許天欣黃肇鴻萬物實踐社。以上活動將於Para Site鰂魚涌的十樓學習空間以及離島進行。參加者將學習以微小的行動與自然環境及其他物種進一步連結,重新認識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並思考如何將是次經歷體現於日常生活。

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新流」(9月23至30日)為實驗工作坊,旨在為新銳藝術人才提供契機去反思藝術生態,以及藝文工作者在當中的角色與作用。工作坊採用循環交流的模式,由來自行業內的導師將於Para Site學習空間帶領交流討論及工作坊,同時透過到訪其他藝文場域,探討藝術勞動道德、流散社群連結、協作模式、組織建構與可持續未來。導師與主持包括透過不同倡議行動將香港及更廣泛亞洲地區打造成藝術界重要聚集點的黃雅君;致力推動資助、委約、協作與集結的創新模式,以支援阿拉伯語藝術家的組織Mophradat總監Mai Abu ElDahab;現正參與CHAT六廠「種學織文 2024」的廣州藝術家團體菠蘿核;@freeze_magazine迷因帳戶創辦人、迷因製作者兼藝術家Cem A;以及Sakiya,連結生態及藝術實踐的巴勒斯坦先進學院期間,我們邀請參加者思考專業化後的專業性,藉此探索共同實踐的模式。

「小步.新流」公眾分享會(9月29日)既為上述項目的總結,亦是一個新的出發點。活動邀請「界外學園」及「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參與藝術家、導師及參加者向公眾分享他們在項目期間的心得與學習成果,連繫集體建構機構、社區參與以及生態實踐。分享會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Para Site 界外學園/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小步.新流」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贊助,並由白慧怡、黃嘉淇聯同Para Site團隊曾明俊、何思穎、郭芷凝、陸其叡合作策劃。

空間設計:Joel Austin

首席贊助

界外學園日程表

(更多活動將於稍後公布;點擊活動名稱瀏覽詳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下午1至5時

腳下的泥土
透明未來「香港土磚」

 

2024年9月8日,星期日
下午3時至5:30

拜訪我們的野鄰居:社區自然敍事研習班
城市日記

 

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下午2:30至5:30

香港的過境遷徙鳥、黑暗天空與摩天大樓
Catherine Clover

 

2024年9月15日,星期日
下午2:30至6時

我們都是相連的:非人類中心的律動藝術
黃碧琪

 

下午6時

「萬物圖書館」開放日
梁志剛、勞麗麗、Park Ji Yun、張子木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4:30

香港棲居的野生動物
Chris Michael Owen、陳浩倫

下午4:30至6:30

邂逅萬物實踐社:連繫與交流
張子木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下午2:30至5:30

人鳥共融小撇步:讓彼此看見「無門」
香港觀鳥會、梁瑋庭

下午1至3時

邂逅萬物實踐社:連繫與交流
朴志允

 

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不只是一片藍:水域生態與藝術
Wayla Amatathammachad、葉啟俊、許天欣、黃肇鴻

 

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
下午5至7時

「榆樹法則」:與萬物實踐社成員梁志剛圍讀

 

2024年10月5日,星期六
下午3至7時

萬物野生園: 蜿蜒路徑中的交匯
萬物實踐社成員Tully Arnot、Alice dos Reis、勞麗麗、Park Ji Yun、張子木

界外學園:圖書館展示

2024年9月15日至10月6日

邂逅萬物實踐社:連繫與交流

簡介

黃嘉淇

黃嘉淇為駐香港藝文工作者,身兼項目經理、策展人及劇場製作人。她於2017年至2021年期間出任藝術機構聲音掏腰包行政總監,近期策劃展覽及項目包括:《紀念的形狀》(台南,2024)、《害獸》(香港,2024)、《瘋女人》(台南,2022)、《ASP十年展》(香港,2021)、《BEING THERE 2017》(京都,2017)。

 

白慧怡

白慧怡,香港作家、編輯兼策展人。她自2014年起策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項目,並為展會擔任策略顧問以及亞洲地區編輯一職。她於2017至2022年任職《Ocula》雜誌主編後現為其環球特約編輯。她同時身兼《ART PAPERS》特約編輯,並為《ArtReview》、《e-flux Criticism》、《典藏國際版》等刊物撰文。近期寫作可見於《Afterall》、《Frieze》及《Mousse》雜誌。2012至2017年間,白慧怡為Kamel Lazaar基金會創辦的視覺藝術平台《Ibraaz》的編輯。2022年,她為基金會策劃了項目「What Can We Learn and Unlearn When We Speak Together?」,一個在突尼斯「JAOU」藝術雙年展舉辦的座談會,講者包括Joan Kee、何子彥、The Otolith Group、Radio Alhara以及Athi-Patra Ruga。2009至2012年間,她於雅典杜卡斯學校設計、實施並指導了第一個在希臘獲得BTEC認證的藝術與設計基礎文憑課程,同時於該校教授A-Level和IB文憑的藝術與設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