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寫潛流:草稿模式(2025年6月20日至7月10日)
構寫潛流:藝術人才工作坊(2025年7月12至20日)
構寫潛流:開放日(2025年7月20日)
「構寫潛流:藝術人才工作坊」(2025年7月12至20日)匯聚策展人、作家、研究人員和文化工作者,共同探討寫作與出版作為「公共實踐」如何塑造和建構公共知識與表達,並形成不同程度的集體。項目旨在關注促成這些流通和關係建立的基礎建設,從物質系統、制度規範,到這些無形卻可被感知的情感網絡,如何構成我們合作、溝通和維持集體生活的框架。
若「公共實踐」關乎表達、可見度和認可,那麼基礎建設則突顯了促成它們的條件——包括其中固有的假設、習慣與例外。「構寫潛流」因此試圖檢視寫作和出版如何在更廣泛的物質、制度與社會脈絡中運作並對其產生影響。透過重新審視理所當然的事物,嘗試以批判和具藝術性的視野重新想像這些實踐。
在為期九天的項目中,參與者將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對話和協作工作坊展開討論。項目邀請了來自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導師,包括:非專業設計師兼文化工作者Clara Balaguer(馬尼拉/鹿特丹),她的項目重新構想出版、盜版和機構邊緣的基礎建設;展銷場(珠三角),集商店、展覽空間、分銷服務與調研於一身,由一群流動的概念店員和同謀經營;駐阿聯酋作家兼編輯Ahmad Makia(杜拜/沙迦),其實踐涵蓋出版、文化記憶和檔案想像,並擔任沙迦藝術基金會的出版主管;印尼團體KUNCI Study Forum & Collective(日惹),致力於本土教育、激進教學法和集體主義知識建構;編輯兼作家HG Masters(香港),其工作追踪亞洲的藝術生產和機構動態;研究員、作家、編輯及策展人聶小依(上海),她將策展視為一種「策動」行為——激發思想、醞釀觀念並促進對話;以及其他活躍於寫作及出版領域的個人與團體。
本屆工作坊的參與者經公開徵集選出,包括:Gian Cruz(馬尼拉)、Lyra Garcellano(奎松市)、黃羽婷(杭州)、Khairunnisa(日惹)、Florence Lam(香港)、李暘(北京)、Jessica Manuel(馬尼拉)、Nicole M. Nepomuceno(香港)、Rose Nordin(倫敦)、Lk Rigor(馬尼拉)、譚昱冰(成都)、Avani Tandon Vieira(孟買)、謝傲俊(倫敦/香港)、Pramodha Weerasekera(科倫坡/德里)和Jiwon Yu(首爾)。
閉門舉行的「構寫潛流:藝術人才工作坊」將透過兩場公眾活動鼓勵更廣泛的參與。「構寫潛流:草稿模式」(2025年6月20日至7月10日)作為工作坊的序幕,以多重途徑切入項目的早期提問——匯集參考資料、提示與片段,勾勒出初步的討論輪廓。在閉門工作坊結束後,「構寫潛流:開放日」(2025年7月20日)將邀請公眾參與一系列展演、對談和活動,呈現合作過程中產生的共鳴(更多詳情將於7月公佈)。
構寫潛流:草稿模式
「構寫潛流:草稿模式」作為「構寫潛流:藝術人才工作坊」的參與式前奏,旨在讓大眾一窺正在醞釀中的研究脈絡。在閉門工作坊開始之前,這個空間將匯集書籍、參考資料和片段,勾勒出未來對話的輪廓。
「草稿模式」呈現的並非完整的論證或經過策劃的展示,而是將早期的形式——概念、提示和旁注供參與者採用、改編或棄置。公眾受邀編採這些素材,藉此切入貫穿整個項目的集體思考和實驗過程。
在特定日子,藝術家和出版團體展銷場的多位「激進管理員」將駐留介入工作坊的起草,貢獻註釋並激發各種異質共鳴,撼動知識、作者身份與基礎建設的既定觀念。
空間設計:彭昊昊
Para Site藝術人才工作坊今年開展至第八屆,旨在持續促進亞太及其他地區藝術從業者之間的互相學習與批判性反思。本屆工作坊由何思衍策劃。
藝術人才工作坊的慷慨資助來自我們2024年籌款晚宴及拍賣所募集的認捐,我們在此誠摯感謝所有2024年籌款晚宴的捐助者。本屆工作坊亦獲HART Haus提供贊助。
Para Site藝術空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計劃」的資助。展覽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