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與渡

時間
Nov 2, 2024 – Feb 23, 2025
地點
Para Site藝術空間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

榮華工業大廈10樓B室
開幕酒會
11月2日,星期六
下午2至7時

朱凱婷、Florence Lam、嚴穎嘉與Bunny Cadag

 

Para Site藝術空間欣然呈獻展覽「棲與渡」,循序展出朱凱婷、Florence Lam、嚴穎嘉與Bunny Cadag的全新委約創作。展覽由郭芷凝策劃。

是次展覽聚焦主客之間交錯的關係,在流離失所普遍的當下,探問迎接他人的尺度和可能。主人棲身、接納、顧守,而客人到臨、徘徊、過渡。無論在身體、家庭或地方的脈絡中,主與客都要相互依存、不停磋商,甚至分歧。

朱凱婷首先代入「主人」的角色,設計一個介入Para Site十樓空間的裝置,喚起及擾動各種感官,引領觀眾進入一個身臨其境的舞臺,迎接展演和互動。Florence Lam、嚴穎嘉、Bunny Cadag則分階段在裝置內外展示現場作品,重新想像「客人」的角色。藝術家們輪流佔據或啟動裝置內的各種元素,創作編舞指令、身體律動、即興行為或觀眾參與,也從不同面向連接這個空間與外在的世界。

在這變動不居的環境裏,每位藝術家彙集其獨特觀點和生活經驗,造就一場融合展覽創作、敘事轉換和行為展演的對話。朱凱婷邀請觀眾穿梭於一個零落的家居和一個迷茫的虛空,兩個盤互的境地成為讓人共同安放悲傷的場所。Florence Lam以一己之身來構思即興行為,探討存在與缺席、植根與清空之間的矛盾。嚴穎嘉則邀約不同形式的相遇,在我們瞬息萬變的生命歷程中提供安身喘息的機會。最後,Bunny Cadag透過與移民群體合作,把逾越地緣邊境與測度人際界限的經驗相結合。

各藝術家之間的協調與適應,將展示共存於世所必要的行動。在展覽途中,關係與視野交織轉換,解構主客之間的二元對立,讓新的意義在其中綻放。

 

Para Site藝術空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計劃」的資助。展覽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展演時間表

朱凱婷

《搖籃. 濕被》
2024年
展出:2.11.2024–23.2.2025
地點:Para Site

《Ghost of Raspberry》
展演:68.12.2024
地點:Para Site

 

Florence Lam

《這裏有一個繭,但沒有人在裏面》
2024年
展演:1314.12.2024
地點:Para Site

《海誕》
2024年
展演:11.1.2025
地點:舂坎角海灘兒童遊樂場及泳灘

 

嚴穎嘉

《觀止之間》
2024年
展演:4.1–9.2.2025
地點:Para Site

《期遇之會》
2024年
展演:12, 18–19, 26.1.2025
地點:Para Site及酒店空間

《流轉之境》
2024年
展演:25.1.2025, 9.2.2025
地點:Para Site

 

Bunny Cadag

「Munimuni」:人偶製作工作坊及即興行為
展演:16.2.2025
地點:HART Haus

《門》
2024年
展演:22–23.2.2025
地點:Para Site

 

Bunny Cadag、朱凱婷、Florence Lam、嚴穎嘉

閉幕藝術家座談
日期:23.2.2025
地點:Para Site

朱凱婷:搖籃.濕被

朱凱婷:Ghost of Raspberry

Florence Lam:這裏有一個繭,但沒有人在裏面

Florence Lam:海誕

嚴穎嘉:觀止之間

嚴穎嘉:期遇之會

嚴穎嘉:流轉之境

Bunny Cadag:「Munimuni」人偶製作工作坊及即興行為

Bunny Cadag:門

場刊

對話

簡介

朱凱婷

朱凱婷在她的實踐中探索親密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特別是感官元素和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放大個體之間的情感聯繫。她的作品透過表演、雕塑、多感官裝置和公共干預等媒介思考人類的本質。

她的作品曾在1a Space(香港)展出; Negative Space(香港); 及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 她在 PHD Group 的首次個展「you, trickling」曾在《紐約時報》、《Artforum》、《ArtReview Asia》、《Frieze》、《Ocula》等刊物上發表專題報導。

她是聲音掏腰包2020-21年度藝術家支持計劃的獲得者;2023年參與倫敦Delfina Foundation的「Performance as Process」駐留計劃。

 

Florence Lam

Florence Lam是藝術工作者、策展人、教育者,以行為藝術為主要媒介。在香港長大,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獲得純藝學士學位,2017年在冰島藝術學院取得純藝碩士學位。2021年成立香港現場藝術平台Per.Platform。曾於歐洲及亞洲等地展覽及展演,包括香港M+(2023)、(意大利Livorno IMPORT/EXPORT (2023)、德國法蘭克福 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 – Exploring 2021(2021)、烏克蘭利沃夫ZABIH行為藝術節(2019)、冰島雷克雅維克藝術節(2018)、波蘭盧布林行為藝術平台(2017) 、歐洲宣言展Manifesta(2016)等。2018-2019年為Marina Abramović擔任重演者及工作坊帶領者。 

 

嚴穎嘉

嚴穎嘉(1984年生於香港)是藝術家和教育者,獲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曾到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研究院深造。 她也是精神健康工作者,為註冊催眠治療師、完形治療輔導員、靜觀和表達藝術導師。

嚴氏主要從事行為、攝影、錄像、混合媒介裝置、參與式藝術、公共和社群藝術,以及電影和劇場。她關注人的處境,包括社會、文化、身份、身體、性別與酷兒議題,及各種少數邊緣群體的精神面貌。自2006年,其作品曾展出於亞洲、歐洲及美洲超過三十個城市,近二百項展覽、藝術節及駐留。 她榮獲香港及國際獎項,包括歐洲卡薩中心「公共空間行為藝術獎」(2018)、香港「人權藝術獎」入圍(2021)、香港「人性的色彩藝術獎」入圍(2022及2023)等,曾於西九文化區策展「行為藝術馬拉松」(2014)。


嚴氏受邀於超過一百間海外及本地大學、學校、藝術文化、社會服務及醫療機構,亦在社區和多元社群藝術項目中擔任顧問、講師、工作坊導師、講座及研討會講者、專業培訓導師等。 她歷年致力並開拓身體和行為藝術教育,以及跨學科應用和研究,範疇包括:跨媒界藝術、創意和設計教育、文化和性別研究、通識教育、生命教育、靜觀、表達藝術治療、心理學與治療、身心健康與療癒、哲學及靈性等。

嚴氏的藝術作品和實踐屢被媒體專題報導、撰入藝術文獻及被選為學術研究與教學材料。

 

Bunny Cadag

Bunny Cadag的創作融匯工藝與演藝,穿梭劇場、影像與裝置之間的張力及轉化,亦以聲線作為創意抗爭以及詩意再生的媒介。她的藝術根植於原住民的性別多元與當代的性別平權,以跨性別的感知療癒、歌唱,藉此在民俗與傳統中作解殖實踐。Cadag常作參與式社區創作,突顯邊緣群體的聲音,以同理心遊刃於異化的型態與空間之中。2021年,Cadag為Para Site藝術空間「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的獲獎者之一,其作品《Munimuni》曾於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2年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展出。她2023年於新加坡Dance Nucleus獲得當代演藝批判實踐證書。她現居菲律賓八打雁省Nasugbu市。

 

郭芷凝

郭芷凝是香港策展人,現任Para Site助理策展人,策劃項目包括展覽「棲與渡」(2024至2025年)和「陳庭:蘊物生苔」(2024年),以及一系列為「楊沛鏗:微息」(2024年) 和「笹本晃:測深線」(2024年)而設的詮釋活動。她曾任香港視覺文化博物館M+的助理策展人,聯合統籌該館首部藏品專著《M+館藏選粹》(2022年),並參與策劃購藏、節目、展覽及創館展示。她畢業於薩塞克斯大學,雙主修藝術史及電影研究,並以優等成績取得阿姆斯特丹大學比較文化分析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