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視覺無關的旅行——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回應展 1/2

時間
Mar 12, 2010 – Apr 4, 2010
地點
廣東省廣州市二沙島烟雨路38號
廣東美術館9號展覽廳
開幕酒會
Mar 12, 2010
下午2:30

白雙全

 

在第五十三「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製造(完美的)世界》的基礎下,白雙全把作品重新組合成為兩個獨立的展覽:《與視覺無關的旅行》和《香港生活雜記》,前者是他多年在海外創作的作品,後者是他對香港生活的雜思。兩個展覽展現了他對生活細節獨特的觀察力,創作方式多變的特點。

白雙全的旅行作品都是和身體處於陌生的環境有關,有時孤獨的處境是被迫的,有時卻是自我放逐。他說:「身體在陌生的環境,它會自動和外界建立關係,我就像一個旁觀者跳出自己的身體,觀看身體的反應。我,有時會是兩個我,我看見另一個我在困苦中痛哭,我就會給他安慰,在受傷和安慰之間,兩個我成了互補自足。」他嘗試在身體消耗能量的過程中,使內裡的世界回復平靜,精神向上提昇。他的旅行和創作接近朝聖者的修行過程。

廣東美術館的展覽《與視覺無關的旅行》白雙全選上了幾件近年在海外創作的作品。東京的《谷之旅》是關於行路和淨化的作品,他沿著地圖書縫的深谷中行路,在不停行走的過程中,心跳、呼吸、身體的擺動都會自動協調起來,身體的疲倦使心靈能夠靜定下來,那時精神會很集中觀看眼前的每一事物,事物的意義會自動開啟出來。馬來西亞的作品《與視覺無關的旅行》是對於「看」的探索,他蒙上雙眼參加了五日四夜馬來西亞的旅行團,他只憑相片去回憶這個未見過但經驗過的世界,他的結論是:沒有視覺不一定是盲人,盲人不一定沒有視覺。白雙全的旅行除了是遇見新事物的過程,也是對於自己的重新發現。今次展覽他特意做了一件關於廣州的作品,他居住在快要在廣州消失的城中村創作,讓他的作品見證這個城市草根一面的變遷。

展覽的下半部《香港生活雜記》於2010年6月在香港藝術館延續。

 

歡迎到訪Para Site查看更多相關材料。

按此閱覽完整的文獻列表。如欲查詢、預約到訪、或捐贈文獻材料,請電郵 archive@para-site.art 與我們聯絡。

 

「文獻庫計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計劃資助。

 

關於藝術家

白雙全1977年生於中國福建,1984年移居香港,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2002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藝術,副修神學。白雙全善於以幽默雋永而饒富詩意的觸覺,表達在政治、歷史、宗教和全球化框架下的複雜議題。他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不但激發自由開放的想像,同時帶動觀眾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無限可能。面對嶄新的環球局勢,及與之息息相關的亞洲超級都市現代化浪潮,白雙全把焦點投放在個人自身的生活處境。放棄扮演超然的旁觀者,卻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和處境取材,嘗試把社會和政治問題融入他細膩敏銳的藝術創作之中。他的創作要求觀眾參與及給予精神和情感上的回應,過程中又往往豐富每個人的內在經歷。

白雙全先後於2005年2006年獲澳門藝術博物館頒發「海外交流獎(行為藝術)」,及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星期日明報》的專欄創作人,著有《單身看:香港生活雜記》、《單身看II:與視覺無關的旅行》及《七一孖你遊香港》三書。作品曾於多個國際性展覽展出,包括2008年「橫濱三年展」及「廣州三年展」、2007年「中國電站II」、以及2006年「釜山雙年展」。其個展《頁22》為紐約五十八街公共圖書館的永久藏品。2009年他代表香港參加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

 

關於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於20096月至11月再次參與國際知名的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視覺藝術)」,今屆的展覽名為《製造(完美的)世界:海洋、香港、異邦的城市和夢》,參展藝術家為白雙全先生,並由 Tobias Berger 聯同 Para Site 藝術空間策展。自2001年,藝發局首次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展,將香港藝術引領到國際層面。過去五屆,香港的藝術家以多元化的手法,透過不同媒體與世界各地人士溝通,以藝術把香港呈現在國際舞臺上。今屆的展覽吸引了超過十三萬人次進場參觀,反應熱烈,並得到傳媒的廣泛報導。承接在國際藝壇上的迴響及關注,展覽的第二階段會分別與廣東美術館及香港藝術館合作,以「回應展」的方式把一系列獨特而富創意的作品帶到廣州和香港展出,除了讓粵港兩地的市民有機會欣賞這些優秀的作品外,更進一步加強及深化珠三角地區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交流。

 

展覽邀請卡

展覽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