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Site藝術空間榮幸於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呈現香港藝術家羅玉梅的個展「那傳來浪潮的方向」。基於多年的展會經驗和展覽團隊的支持,Para Site為新生代香港藝術家提供實驗、創作和拓展實踐的機會。該系列展覽在過去數年中呈現的藝術家包括 等。「那傳來浪潮的方向」由 策劃,展覽同時邀請研究者 撰文介紹現存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檔案館的「越營藝穗」項目檔案,該檔案中的許多圖片作為視覺素材出現在展覽的錄像作品中。
60年代因文革而逃亡香港、後移居美國的海豐小提琴家 ;1979年從中國汕尾自製帆船逃往香港的藝術家父母;以及80年代末期隨家人逃難至香港羈留營、後被遣返回越南的男童 ──他們的敘述沿著香港迷離的海岸線風光、花瓣形狀的硬幣和交錯相連的政治事件,隨著海潮的流動聚合在香港,又各自漂離。
時常在創作中以香港的地貌與地圖繪製為入口展開兼具感性與研究性的調查,她在最新的委託創作「那傳來浪潮的方向」中將數個不同時期的移民故事透過檔案素材的交織,編繪出一幅糅雜著事件、記憶和想像的城市地圖。三段個人的遷移故事在這裡透過當事人、藝術家以及二胡樂器的娓娓道來纏繞在一起:90年代香港「越營藝穗」項目檔案)作為故事的視覺素材,在將它們打碎重組的過程中,把這些橫跨三十餘年的故事繪織在由不同遷移者的視野交疊而成的南方海景之中,這其中既有汕尾夫婦倖存於南海風浪時的驚濤駭浪、也有羈留營裡越南孩童透過圍欄所見到的被切割的海景和難民孩童繪畫的海洋風貌──這些交織的記憶、歷史和地貌勾勒著政治起伏下的浪潮與人。「那傳來浪潮的方向」仿若一幅跳躍且迷離的風景疊影,透過影像、聲音、物件和記憶的碎片搭建出一個情緒化的歷史空間,並在此空間中審慎又詩意地編織著香港作為流離和留守之地的光影。
將搜集的新聞影像、家庭相簿、越南羈留營的相片及孩童們繪畫的風景(來自樂隊五條人在2015年民謠歌曲《海風》中用海豐方言唱到了離開縣城、隨著海風去探索世界的想像;七十八年前,同樣來自汕尾的音樂家 則摘取綏遠民歌《城墻上跑馬》的曲調,寫出悠揚感傷的《思鄉曲》──這支樂曲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及東南亞進行民族主義宣傳的主打曲目。站在「出走」和「思鄉」之間, 在作品中勾畫了一個曖昧的空間,它既是異土又是故鄉、既是離散又是凝聚、既是浮島又是歸處。
特別感謝
對展覽的慷慨支持。Para Site 藝術空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的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