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新流
點擊此處登記參加
藝術如何能夠在全球性資本主義及隨之而來的危機下,參與可持續性全球化的實踐與文化發展?
「小步.新流:公眾分享會」邀請觀眾與Para Site兩項企劃的導師及參加者進行交流:「界外學園:小步」,一系列由藝術家及團體帶領、聚焦研習生態議題的公眾工作坊;「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新流」,為期一週、有關機構政治與道德以及藝術行業可持續性的閉門交流。
葉啟俊將介紹「船到橋頭生活節」以回應微小的行動實現格言「前進是唯一出路」,並思考「界外學園」的可能型態。同時,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的參加者將對「藝術生態」提出個人定義。「界外學園」及「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的導師將攜手進行兩場圓桌討論。首先,菠蘿核、城市日記的黎穎詩,以及萬物實踐社的勞麗麗與張子木將討論種植作為地方營造的手段,如何與收集社區故事引起迴響。隨後,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的Wayla Amatathammachad、巴勒斯坦先進藝術暨科學學院Sakiya的Sahar Qawasmi與Renad Shqeirat,聯同透明未來「香港土磚」的梁康勤與林曦悅將思考土地與水源如何塑造當下共存的反模式。
分享會尾聲,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部高級講師麥詠詩將作結語,並邀請觀眾現場分享其總結。
活動設有英文、廣東話及普通話即時傳譯。
首席贊助
香港大學藝術學系支持
活動日程
下午1時至1:05
觀眾入場及登記
下午1:05至1:10
引言
下午1:10至1:25
提案:甚麼是界外學園?講者:葉啟俊(船到橋頭生活節)
下午1:25至3:15
播種:地方營造與敘事——圓桌討論
講者:菠蘿核、黎穎詩(城市日記)、勞麗麗與張子木(萬物實踐社)
社區種植如何培養集體身份認同?而這又與敘事作為個人、集體的記憶建構有着何等關聯?種植與敘事的實踐如何對可持續性地方營造作出貢獻?是次圓桌討論中,藝術家團體將就其團隊合作關係以及面向公眾的經歷分享各自心得。
下午3:15時至3:30
中場休息
下午3:30至3:45
提案:何謂藝術生態?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參加者回應
下午3:45至5:30
地與水之間:從根源創作——圓桌討論
講者:Wayla Amatathammachad(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Sahar Qawasmi與Renad Shqeirat(Sakiya)、梁康勤與林曦悅(透明未來「香港土磚」)
是次討論聚焦與土地及水源緊密合作的機構與工作室,探討它們融合紮根、接地與流動的創意實踐模式。各講者將自其親身體驗出發,討論如何受「根」「源」啟發,發展其所屬機構,並思考在不同語境下,微小的行徑如何引發嶄新的合作,以及過程中孕育的實踐模式。
下午5:30至5:50
結語。講者:麥詠詩
下午5:50至6時
曾明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