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婷
朱凱婷在她的實踐中探索親密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特別是感官元素和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放大個體之間的情感聯繫。她的作品透過表演、雕塑、多感官裝置和公共干預等媒介思考我們人類的本質。
她的作品曾在1a Space(香港)展出; Negative Space(香港); 及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 她在 PHD Group 的首次個展「you, trickling」曾在《紐約時報》、《Artforum》、《ArtReview Asia》、《Frieze》、《Ocula》等刊物上發表專題報導。
她是聲音掏腰包2020-21年度藝術家支持計劃的獲得者;2023年參與倫敦Delfina Foundation的「Performance as Process」駐留計劃。
Florence Lam
藝術工作者、策展人、教育者,以行為藝術為主要媒介。在香港長大,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獲得純藝學士學位,2017年在冰島藝術學院取得純藝碩士學位。2021年成立香港現場藝術平台Per.Platform。曾於歐洲及亞洲等地展覽及展演,包括香港M+(2023)、(意大利Livorno IMPORT/EXPORT (2023)、德國法蘭克福 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 – Exploring 2021(2021)、烏克蘭利沃夫ZABIH行為藝術節(2019)、冰島雷克雅維克藝術節(2018)、波蘭盧布林行為藝術平台(2017) 、歐洲宣言展Manifesta(2016)等。2018-2019年為Marina Abramović擔任重演者及工作坊帶領者。
嚴穎嘉
嚴穎嘉(1984年生於香港)是藝術家和教育者,獲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研究院深造等。 她也是精神健康工作者,是註冊催眠治療師、靜觀及表達藝術導師、靜觀完形治療輔導員。
嚴氏主要從事行為、影像、混合媒介裝置、參與式藝術、公共與社群藝術,以及電影和劇場。 她關注人的處境,包括社會、文化、身份、身體、性別與酷兒議題,及各種少數邊緣群體的精神面貌。 從2006年起,她曾展示於亞洲、歐洲及美洲超過三十個城市,近二百項展覽、藝術節及駐留等。 她榮獲香港及國際獎項,包括歐洲卡薩中心「公共空間行為藝術獎」(2018)、香港「人權藝術獎-共融視野」入圍 (2021)、香港「人性的色彩藝術獎」入圍 (2022及2023) 等。 她曾於西九文化區策展「行為藝術馬拉松」(2014)。
嚴氏曾受邀於超過一百間海外及本地大學、學校、藝術文化、社會服務及醫療機構,以及社區和多元社群項目中,擔任顧問、講師、工作坊導師、講座及研討會講者、專業培訓導師等。 她歷年致力並開拓身體和行為藝術教育,以及跨學科應用和研究,範疇包括:跨媒界藝術、創意和設計教育、文化和性別研究、通識教育、生命教育、靜觀、表達藝術治療、心理學、認知科學、哲學、身心健康與療癒等。
嚴氏的藝術作品和實踐,屢被撰入藝術專題,及被選為學術研究與教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