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Site藝術空間值夏碧泉百歲誕辰,呈獻展覽「重置陌像:夏碧泉的版畫實踐」。
香港藝術家夏碧泉(生於1925年,卒於2009年)將其拼貼版畫的印版,命名為「母版」。與電腦母版不同,夏碧泉的「母版」以高度勞力密集的工序,由木材與其他現成物拼貼組裝而成。夏氏一生共創造出逾一百塊母版,卻從未對外公開展示。他運用這些母版於1970至1980年代製作了逾三千幅拼貼版畫。
「重置陌像」展出夏氏的一系列母版、拼貼版畫及水粉畫。母版的表面上,超凡脫俗的生物懸浮在半空之中;中國古代甲骨文與現代繁體漢字及拉丁字母相結合。展覽內,母版與其「衍生」的版畫以及與之「平行」的繪畫並置,讓觀眾重新解讀夏碧泉環環相扣的藝術實踐。
二十世紀中葉,香港面臨經濟與社會更迭。期間,夏氏在母版的表面進行探索,發展出他獨特的現代主義視覺詞彙,並且培養對各種存照的熱忱。「重置陌像」鼓勵觀眾將夏碧泉的母版視為美學作品,思考夏氏的創作過程及他與各種物料的微妙關係。
「重置陌像」聯同日惹研究組Hyphen—、倫敦出版社Afterall以及香港藝術家洪忠傑等文化工作者對夏碧泉廣泛的創作實踐作出另一種詮釋。除了展出夏氏作品,展覽將透過一系列包括播客與工作坊的公眾活動促進討論。這些活動旨在探討有關紀念、保存的跨代對話,以及物料的再造與處理,並將相關論述延伸至香港之外。
「重置陌像:夏碧泉的版畫實踐」由黃湲婷策劃,並引申自其博士論文的一章。
展覽獲余孫冠華首席贊助,並獲Jean-Marc Bottazzi、 吳禮謙、Rossi & Rossi及Yuri van der Leest協力贊助。
藝術家簡介
夏碧泉(生於1925年,卒於2009年)是香港藝術家,擅於創作版畫、雕塑和拼貼書本,同時是多產的攝影師。他的版畫和雕塑作品曾公開展覽, 但大部分的相片和所有的拼貼書本均為私人創作。夏氏1925年生於廣東,1958年經澳門移居香港。1960年代關閉家族經營的紙廠後,成為藝術家,並透過拍攝展覽與其他活動積極參與香港藝術圈。夏氏終其一生未經任何學術訓練,離世後遺下一個龐大的藝術史檔案,其文獻資料包括對香港文化歷史至關重要的材料,以及他為香港內外的逾二千五百場展覽拍下的攝影紀錄。夏碧泉的作品及文獻資料曾於上海雙年展(2016)、新加坡雙年展(2019)以及大館當代美術館「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展覽內展出。夏碧泉收集的文獻資料對及後香港藝術史書寫舉足輕重。
策展人簡介
黃湲婷2025年獲香港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集中研究二戰後香港興起的現代性。 2012年至2020年間任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其時主要研究香港藝術史,並透過展覽和期刊探索交流與傳播史的多元面貌。2021 年於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劃《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2020 年為橫濱三年展策展團隊一員,2016 年任第 11 屆光州雙年展助理策展人。文章見於《Ambitious Alignments: New Histories of Southeast Asian Art, 1945–1990 》(2018)、期刊《Southeast of Now》(2019)等。2022年起,她和藝術家何兆南及郭浩忠合作營運自立空間新公園。黃湲婷的博士論文深入研究夏碧泉的生平與作品,以及他與二十世紀中葉於香港出現的文化現代性、藝術現代主義的關係。在回到港大攻讀博士學位前,黃湲婷為亞洲藝術文獻庫的主要研究員,參與夏碧泉的文獻資料整理及數碼化工作。